廣西北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紓困 “保交樓”出成效

  北海12月19(翟李強)因資金鏈斷長期停工的廣西北海東盟國際商貿城,經歷破產重整后,如今得以重新盤活,為業主辦了138本不動產權證書,商場恢復正常運營管理。這是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落實“保交樓”工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葉萍近日接受采訪時介紹,為推動東盟國際商貿城項目的復工續建,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利用以往處置問題樓盤的成功經驗,主動對接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單位,采取協調債權人提前解封變現共益債融資等多種方式,為包括東盟國際商貿城在內的多個樓盤籌措資金,推動停緩建項目復工復產。

  據了解,東盟國際商貿城項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商貿重點項目,2014年資金鏈斷裂,后經多次救援無果至2019年全部停工。2023年4月,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該項目的破產重整申請,項目重整后,項目2號樓已于今年4月開始進行不動產權證的辦理工作。

  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董新永表示,為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完善多元解紛機制訴訟服務機制,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健全落實司法平等保護機制,健全小微企業快清快整機制,提升破產審判質效,深入開展“惠企暖企”專項行動等,積極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保交房工作。

  據介紹,2022年以來,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推進7個問題交房辦證,2個樓盤實現復工復產,盤活資產54.17億元,保障104.23億元債權,讓13063戶業主的住房有了保障。北海市兩級法院今年通過審查執行轉破產36件,最終裁定受理破產16件,化解執行積案922件,涉及執行金額約2.23億元。

  近年來,北海市舉全市之力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法治環境方面,北海市建立了“6+1”法律服務專家團隊,組建北海市企業法律服務配送中心,成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工作室,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北海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何如青表示,北海市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市委市政府的“一號改革工程”,始終秉持“大到一個百億級企業,小到一家糖水鋪,他們的問題都不能被忽略”的理念,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最優環境。今年以來通過系列服務企業機制,受理解決了一大批項目建設和經營發展訴求,得到了認可和贊譽。

  據悉,在廣西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北海市連續6年蟬聯廣西第一,實現“六連冠”。北海市的“一站式”竣工驗收改革入選“全國百佳營商環境案例”,“七環相扣”并聯審批改革入選國家發改委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國典型案例。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