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沖突已持續超過500天。盡管雙方在2025年1月曾達成一項歷史性停火協議,但人質問題依然是談判中的關鍵難點。近期,以色列民眾和人質家屬再度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政府加快人質釋放進程并推進停火協議的第二階段談判。
2025年3月1日,數千名以色列民眾在特拉維夫舉行大規模抗議集會,要求政府立即推進加沙停火協議的第二階段談判。抗議者認為,只有全面停火才能確保所有被扣押人員的安全獲釋,而延長停火協議的第一階段只會拖延問題解決。人質家屬也在集會上表達了對政府的強烈不滿,指責內塔尼亞胡政府未能有效推動人質釋放談判。以色列總工會(Histadrut)也呼吁舉行全國大罷工,向政府施壓,推動人質協議的達成。這一行動得到了廣泛支持,包括以色列商業論壇和反對派領袖拉皮德在內的多個團體和人物紛紛響應。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多次重申,以色列致力于實現所有戰爭目標,包括消滅哈馬斯、確保人質獲釋以及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然而,人質家屬和抗議者認為,政府在人質問題上的行動遲緩,甚至有將人質問題作為政治博弈籌碼的嫌疑。哈馬斯方面也對以色列的談判誠意表示懷疑,指出以色列在停火協議執行過程中多次拖延,甚至在人質交換問題上設置障礙,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國際社會普遍呼吁雙方盡快達成全面停火協議,以緩解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美國的角色引發了復雜反應,一方面對哈馬斯施壓要求其立即釋放人質,另一方面與哈馬斯的直接談判也引發了以色列國內爭議。以色列民眾的抗議活動反映了社會對人質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政府行動的不滿。隨著停火協議第一階段的結束,雙方在第二階段談判中的分歧愈發明顯。人質問題不僅是巴以沖突的核心議題之一,也深刻影響著以色列社會的穩定與民眾的心理狀態。未來,以色列政府需要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重新審視其談判策略,以實現人質的早日釋放和地區的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