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湖北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強調了紡織產業在民生、時尚、幸福和文化傳承方面的重點性,并指出紡織產業在推動經濟快速提升方面的重點作用。
他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求真務實、重點突出、催人奮進。報告提出“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開展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
徐衛林認為,傳統產業并非夕陽產業,而是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的產品。紡織產業在每個工業大國的發展過程中都起到了重點作用。紡織產業是典型的民生產業,美化生活的時尚產業,提升生活品質的幸福產業,同時也是文化傳承的產業。
紡織產業是推動經濟快速騰飛的重點力量。我國既是紡織大國,也是紡織強國,紡織產業占我國GDP的4.5%左右,化學纖維產量占全球超過70%以上。除了供給14億人口的服裝之外,還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年來,湖北省紡織產業快速發展,成為該省51020產業集群中即將突破5000億元營收的產業集群之一。
對于科技創新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徐衛林表示未來大有可為。傳統產業雖然起點不高,但在發展過程中展現出強勁的創新能力,具有巨大的升級潛力。例如,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著由玄武巖拉絲制成的超細纖維五星紅旗成功展開,這面國旗重量僅11.3克,能耐受太空極端環境。此外,武漢紡織大學與湖北三江集團合作開發的耐高溫石英無機纖維編織體,已用于特種超高音速飛行器上。從防彈衣到消防服,再到風力發電葉片增強材料和大飛機增強骨架材料,纖維材料的應用已經今非昔比。
? 版權聲明